期貨日報12月9日報道:期現業務緊密結合、良性互動
作為最早參與期貨市場的實體企業之一,江西銅業如今運用期貨工具進行套期保值已經“如魚得水”,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期貨已經成為該企業經營管理的重要工具之一。江西銅業在期貨操作上積累的成功經驗,吸引了不少期貨“新兵”前來“取經”。
A 明年銅價或將劇烈波動
今年以來,大宗商品價格整體上漲,銅價的整體漲幅雖然不如黑色系等品種,但自10月底開始出現了明顯的補漲勢頭。
“今年10月銅價的反彈是有基礎的,處于價值回歸階段。”上期所和江銅集團教培中心(黨校)日前在江西南昌聯合舉辦的“2016第五期(銅)有色金屬產業培訓基地活動”上,江銅集團期貨部總經理胡劍斌接受期貨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據他介紹,今年1—10月份我國電網投資增長28.47%,預計今年國內銅消費增速可能會保持在7%,市場前期預測的增速在5%以下。“雖然今年銅礦的產出也比較多,但整體呈現供需兩旺,而且今年的銅庫存變化不大,供需還是接近平衡的態勢。”胡劍斌說。
他表示,明年特朗普接任美國總統后,美國會推進基建計劃,我國電力發展“十三五”規劃也已發布。因此,整體來說,全球銅需求會繼續穩健增長。與此同時,雖然銅礦山有部分計劃性減產(比如因為環保問題),明年增量可能為零,但隨著銅價的上漲,原來減產的一些礦山可能會復產。
“供應和需求都會增長,就看哪邊增長得多,銅價還會有一個恢復階段。今年的銅消費整體還是不錯的,并沒有市場預期那么悲觀。”鑒于此,胡劍斌對明年的銅價相對看好。
不過,在安泰科信息公司銅部負責人何笑輝看來,今年銅價的這波上漲,主要還是受流動性寬松的影響,銅的基本面沒有發生太大的變化。
“對于明年行情,市場還是比較期待,美國基建計劃是在炒預期,實際上影響不大。”他進一步解釋,美國銅年消費量在170萬—180萬噸,對銅的需求不會有太大的變化。
從國內來說,何笑輝認為,銅冶煉的擴產高峰期已經過去,未來5年國內銅冶煉產能擴張速度將放緩,但仍有超過百萬噸銅粗煉和精煉項目投產。隨著產能擴張速度減緩,未來5年國內粗銅和精銅產量平均增速也將分別下降至6.7%和5.9%。
他預計,2016—2020年國內銅消費將保持低速增長,年平均增速在3%—4%,國內精銅消費峰值可能在2027年以后出現。“未來電力行業仍是銅消費最重要的增長引擎,主要集中在配電網改造和新能源行業,中國依然會是全球銅消費增長的主要貢獻者。”何笑輝說。
何笑輝認為,未來銅的價格重心會上移,但牛市還缺乏基本面支持,明年銅價恐將寬幅劇烈振蕩。
B 江銅參與期貨的“四步走”
事實上,近年來隨著金融資本的進入,包括銅在內的大宗商品價格波動加劇,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關注期貨,積極學習并參與到期貨市場中。在此次有色金屬(銅)產業培訓活動中,山西省期貨業協會組織山西地區各期貨經營機構分析師和鋼鐵行業相關產業客戶來江銅學習“取經”。
一位參與培訓的貿易企業人士告訴期貨日報記者,現在金融與實體的聯系越來越緊密,企業不參與期貨市場,很難生存下去。“經過前幾年的市場洗禮,現在存活下來的貿易企業大部分利用金融衍生品工具輔助經營。在大家都參與進來的情況下,誰不參與,遲早會面臨被淘汰的命運。”
作為國內銅冶煉行業的“老大哥”,江銅在利用期貨市場套保方面已經成為一名“老司機”,浸淫期貨市場20多年,他們在利用期貨工具規避經營風險上已經“如魚得水”。如今,期貨已經成為他們輔助經營必不可少的工具,用江銅人自己的話來說就是,“上市使得江銅得以做大,套保使得江銅穩步做強”。
據介紹,江銅參與期貨套保經歷了四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他們利用期貨交割功能解決了債務難題。1989年,中央政府收緊銀根,國內三角債務開始出現,到1991—1992年,三角債的規模發展到占銀行信貸總規模的三分之一。江銅也未能獨善其身,貨賣出去了,但下游企業欠款嚴重,企業面臨嚴重的財務風險,危及企業的正常生產經營。
1992年,上海金屬交易所(上期所前身之一)成立,江銅成為其第一批會員。期貨市場能夠彌補現貨市場流動性的不足,其履行的擔保功能不僅保障江銅實現產銷平衡,而且如果拿去交割能夠實現貨款100%回籠。
“我們利用期貨市場的交割功能實現銷售,當時我們的現金流情況比其他相關企業都要好。”胡劍斌坦言。
第二個階段,江銅通過期貨市場提升產品質量,打造國際品牌。據介紹,上海金屬交易所曾把產品劃分為一類、二類,實施優質優價的升貼水制度,鼓勵企業生產優質產品。最初江銅的陰極銅被劃分為二類銅,江銅的盈利能力受到限制。
此后,江銅大力開展質量攻關,提升產品質量,1993年3月完成上海金屬交易所注冊,1996年4月江銅貴冶牌陰極銅在LME注冊成功,成為國內首個在LME注冊的陰極銅國際品牌。此后,江銅的白銀、黃金、ISA電解銅相繼完成在LBMA和LME的注冊,借助期貨市場提升了江銅的國際品牌地位。
第三個階段,江銅利用期貨市場鎖定利潤、規避市場風險。亞洲金融危機期間,銅價進入歷史低位區域運行,但到2011年銅價又回升到10000美元/噸以上。“在這期間銅價的波動非常大,使得行業內一些礦山生產難以維系。面對這樣的形勢,江銅進行了期貨保值。”胡劍斌介紹。
據了解,當時的江銅還是純粹的礦業公司,而礦山的保值一般是逢高賣出,如何確定賣出價格呢?“當時我們的采礦成本是比較明確的,銅礦賣得越高公司的利潤就越好,我們是倒過來推算保值目標的。”胡劍斌說。
據介紹,他們當時是通過以下三個方面來推算保值目標:一是企業的利潤成長性超出上市公司平均成長水平,達到或超過行業內同類企業成長水平;二是預期的市場平均價格和波動區間;三是監管部門和出資人的意見。
在胡劍斌看來,期貨套期保值有助于有色行業抵御系統性風險。以2008年金融危機為例,有色金屬行業的平均利潤水平遠好于鋼鐵企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當時有銅、鋁、鋅三個成熟的期貨品種,有色金屬企業通過各種方式在期貨市場進行套期保值,成功規避了價格暴跌風險。
胡劍斌說,在系統性風險面前,不能有效地利用套期保值工具,企業就將面臨嚴峻的生存危機。
“面對國際市場的壓力,江銅充分利用期貨市場套期保值功能,對自產礦鎖定目標價格,有效規避現貨市場價格波動風險,對穩定生產經營秩序、實現企業平穩快速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胡劍斌感慨,正是因為有這樣的理念,江銅很多年(1997—2004年)的策略都很成功,企業實現了穩健發展。
第四個階段,江銅通過期現互動實現協同發展。據介紹,現在江銅每年銅產量在120萬噸左右,其中有20萬噸是自產原料,其他是外購原料。
“江銅的主要業務是加工貿易,盈利模式實際是賺取加工費,風險體現在整個冶煉加工過程中,我們對原料及產品的保值是以加工費為目標的,這部分是全額套保,對自產礦是擇機保值。”胡劍斌告訴記者。
據了解,江銅會充分利用期貨市場提供的價格信息和市場機會,為企業經營決策服務,從信息流、物流、資金流等方面全方位利用期貨市場,期現緊密互動。胡劍斌說,期貨市場給企業帶來了很多及時的信息,而且期貨市場還有價格發現功能,遠期價格會給企業提供方向指引,還會給企業提供一些市場機會。
回顧這些年參與期貨市場的經歷,胡劍斌感慨頗深。他說,參與期貨市場的這些年,恰恰是江銅發展最快的時期,年產銅從最初的7.5萬噸發展到現在120萬噸。
C 期現結合為經營錦上添花
據期貨日報記者了解,對于江銅而言,目前期貨套期保值的內涵已經發生了本質變化,即從傳統理論發展到現代的組合投資理論。“現在的期貨市場已經不再局限于現貨保值的需要,在某種程度上,已經成為企業資產管理的重要工具。”胡劍斌說。
比如,企業將期貨市場和現貨市場看作相得益彰的兩個投資市場,通過權衡把兩者結合起來,把在現貨市場和期貨市場的交易當作一個組合來進行,以實現投資利潤的最大化。
隨著江銅生產規模的擴大,他們的原料來源和產品種類日益多元化,公司的保值模式也從實物流向價值流過渡,保值策略從最初的賣出保值向更復雜的差量保值和頭寸優化管理逐步轉變。
“現在江銅不僅把期貨看成一個保值工具,而且看成一個市場,把期貨市場和現貨市場有機結合起來。”胡劍斌說,保值之后會有一部分頭寸,需要對這些期貨頭寸進行管理,管理的過程中要運用套利的理念。
不過,他同時也強調,江銅套保的目的就是穩健經營,在這個基礎上再去對頭寸進行管理。隨著公司生產規模不斷擴大,江銅的套期保值頭寸也在不斷地加大,這同時也增加了資金需求、持倉風險和管理難度。為此,江銅加強了頭寸管理,在期貨交易前,先虛擬對沖內部頭寸,以降低期貨交易數量,月底再綜合盤點購銷和庫存,進行頭寸平衡分析,防止冗余和不足。“頭寸管理是我們做套保的重點工作。”胡劍斌說。
在胡劍斌看來,銅企套期保值是期貨和現貨業務的有機結合,割裂開來難以取得好的保值效果。因此,企業應該把套期保值業務融入原有的經營管理模式中,并促使期現部門緊密結合,良性互動。
D 建立科學的套保評價體系
“正是參與了期貨市場,綜合運用套期保值,才使得江銅能夠開拓經營思路,提升質量,創建品牌,并使企業得以穩健發展,成為中國銅業的排頭兵。”胡劍斌告訴記者,參與境外市場套期保值,使得江銅視野更加開闊,不斷提升競爭力。
實體企業參與期貨套保,風控是極為重要的。根據多年的套保經驗,早在2009年江銅就成立了由套期保值“決策委員會”“執行委員會”和“風控領導小組”為主的,三位一體的保值決策、管理和風控體系,以確保公司套期保值順利進行。
同時,江銅還設立了風控內審部作為內部控制的日常管理部門,對公司及控股子公司的內控制度、資金安全等進行審計和監督,并提交改善經營管理的建議,提出糾正、處理違規的意見。其中,把期貨風險控制列為風控內審部的重要工作內容。
此外,江銅還建立了從經濟和市場研究,到現貨合同和指令、期貨交易、財務支付和風控審計、合規稽核、效果評價的套期保值運行體系,健全了從信息收集、市場分析到保值操作、資金收付、套期會計和效果評估的保值程序。
在胡劍斌看來,實體企業在期貨套保的過程中,還必須要建立一套科學的套保評價體系。他認為,以期貨的盈虧來判斷套保是成功還是失敗,這是不合理的,會讓企業在參與期貨市場的過程中面臨種種壓力和阻力,套期保值相關部門在面對這種壓力時會縮手縮腳,參與積極性大幅下降。
“套期保值效果評價應該綜合考慮現貨和期貨的盈利和虧損,將期貨和現貨綜合起來才是合理的評價方式。”胡劍斌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