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网站免费的观看|twitter冯珊珊公园任务视频|男女肉|天天射天天操天天干|黄色免费在线视频

交易市場

當金融科技成了投資新寵

更新時間: 2016-12-02 瀏覽次數: 701
金融科技(FinancialTechnology,簡稱Fintech)領域近年來掀起了一股投資熱潮
    金融科技(FinancialTechnology,簡稱Fintech)領域近年來掀起了一股投資熱潮,吸引了從華爾街頂級投行到全球頂尖高科技公司的巨額資本。花旗集團報告顯示,近5年來金融科技領域吸引的投資額累計達497億美元,從2010年的18億美元增至2015年的191億美元,增長逾10倍。埃森哲的資料顯示,全球金融科技產業投資去年增長75%至223億美元,今年首季全球投資總額53億美元,同比增長47%。在我國,支付與交易技術、風控技術、智能投顧、區塊鏈等風頭正盛,去年金融科技行業增長445%接近20億美元。大大小小的金融企業、理財平臺、互聯網公司大量涌入。螞蟻金服、京東金融、宜信、積木盒子等紛紛宣稱自己為“金融科技公司”。
  畢馬威兩周前發布的報告顯示,今年三季度由風險資本支持的中國金融科技公司獲得超過10億美元投資,比二季度增加67%。作為區塊鏈指數成分股之一的魯億通近期發公告稱以14倍溢價共計30.6億購買了一家為比特幣“礦機”制造芯片的初創公司。此后,不斷有上市公司因區塊鏈、大數據金融、智能投顧等“金融科技”概念成為市場熱炒對象。此外,跨境支付服務商iPayLinks、比特幣企業Coinbase紛紛推進巨額融資。在缺少金融行業實際應用、真實合作的情況下,如此熱炒金融科技概念,不免讓人將其與之前的互聯網金融泡沫聯系起來。
  在當前的金融科技領域,既有實干家,又有講故事者;既有確實利于降低成本、優化風險管理、填補金融服務空白、滿足市場需求的創新,也有管理、內控與金融行業特征嚴重不符、借創新之名牟取暴利、掙快錢的“偽創新”。國務院今年4月組織14個部委在全國范圍內開展為期一年的有關互聯網金融領域的專項整治。不少互聯網金融、P2P等機構聞訊紛紛改旗易幟,戴上“金融科技”的帽子以逃避監管。風口上的金融科技領域,許多參與者缺少底層技術與核心能力,又游離在監管之外,往往成為風險發源地。許多金融科技公司把一些借貸、投機關系設計得眼花繚亂,開發出一些取巧的小軟件、小功能,再冠之以各種新潮術語,由此粉墨登場成為行業“新貴”。但掀開其蓋頭,無非就是P2P甚至信用卡之類的業務。一些金融科技公司甚至以“量化投資”、“智能建模”、“自動交易”等為噱頭進入股票、期貨現貨、外匯等金融領域,涉嫌違法吸收民間資金。
  金融科技,在維基百科中的定義是“由那些提供技術使金融服務更有效率的公司所組成的經濟產業”,沃頓商學院給出的臨時定義是“用技術改進金融體系效率的經濟行業”。歸根到底,金融科技的核心是技術,單純的“互聯網+金融”尚不足以稱為金融科技,靠互聯網手段簡化借貸關系,只能算交易手段創新,而非科技進步。從已有資料分析,很大一部分金融科技公司并未提出可信的技術攻關方案,僅僅拿出數字貨幣、區塊鏈、大數據等詞匯來講故事、尋覓投資甚至非法集資。他們比誰都清楚,一旦具備“科技”屬性就很容易成為資本追逐對象:通用汽車一年成交近千萬輛汽車,只獲得資本市場上幾百億美元估值,新能源汽車特斯拉一年僅交易幾十萬輛就能獲得數百億美元估值。
  金融科技眼下還屬于創新產業,從技術上看,不少關鍵技術推進尚不可期,底層技術如區塊鏈技術、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理論與實際應用間還存在距離,不應過度夸大美化其前景。拿區塊鏈來說,作為比特幣的底層協議技術,被認為是去中心化和去中介化的數據傳輸模式,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支付體系變革技術,但眼下實際應用領域很少,與金融體系的合作短期內難有實質性進展。此外,第三方支付在不短的時期內還需要依賴現有的銀行體系,網絡融資在大型項目融資和線下融資方面并不具備明顯優勢,而智能投顧在實現自我學習和提高技術方面還有一些需要打上問號的地方。金融科技并非空中樓閣,而是一個行業的技術創新,其應用、發展、風控自然必須遵循金融規律。
  無論金融科技創業者、投資者、市場參與者,都應看到金融科技“用技術來推動金融發展”的本質,看到金融科技通過大數據、云計算等新興技術,正在實現金融產品、服務、流程及模式的創新應用,為相關技術公司帶來巨大的想象空間;也正在通過技術優化金融的某些環節使用戶成本更低、體驗更好,同時也在使傳統金融企業在科技創新紅利中獲得巨大的驅動力。同時,必須警惕狂熱的“金融科技”浪潮中的泡沫。須知,歷史上那些造成了巨大災難和難以彌補的傷害的產業或金融泡沫,往往源自一個概念的炒作。
  面對當前金融科技某些領域已經泛起的泡沫,建議相關職能部門對市場參與者作必要的風險警示,對故意炒作概念者加以懲戒,對逾矩者繩之以法。同時,盡快制定出臺相關監管法規,在包容和鼓勵創新的同時加強監管規范,更好地促進金融科技健康有序發展。
來源:上海證券報

相關文章

新聞內容頁相關文章下方廣告
二級頁面底部通欄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