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滁州市明年將建成7座秸稈電廠
更新時間: 2016-06-22 瀏覽次數: 305
秸稈是一種很好的清潔可再生能源,具有較好的經濟、生態和社會效益。秸稈發電,是秸稈綜合利用的重要途徑。近日,從安徽省滁州市能源局了解到,綜合考慮運輸半徑、可回收利用率等因素,滁州市規劃到2017年底建成生物質發電項目7個,裝機容量19.2萬千瓦,投資近20億元。預計項目全部建成后,年利用生物質近150萬噸。
目前,在建項目3個,開展前期工作項目4個,其中天長、全椒、定遠、明光、南譙區各1個,裝機容量均為3萬千瓦;鳳陽2個,分別是神光生物質電業有限公司生物質發電項目、光大生物能源(滁州)有限公司生物質發電項目(以下簡稱神光、光大),裝機量分別是1.2萬千瓦、3萬千瓦。
據了解,在建的神光鳳陽,光大定遠、南譙等3個項目,裝機容量7.2萬千瓦,總投資8.3億元,完成投資3億元。其中光大定遠、光大南譙兩個農作物秸稈發電項目均建設1臺130t/h(蒸噸,是指鍋爐每小時能產生多少噸的蒸汽)高溫高壓生物質鍋爐和1臺30兆瓦純凝式汽輪發電機組。
光大南譙和定遠項目均計劃于今年年底前竣工投產。項目建成后,年可燃燒農作物秸稈45萬噸,可增加供電量約4億千瓦時,年可節約標煤14萬噸以上。
開展前期工作項目的是天長、全椒、鳳陽(熱電聯產)、明光(熱電聯產)等4個項目,裝機容量12萬千瓦,總投資11.7億元,已與當地政府簽訂投資協議,正積極開展前期工作,計劃今年年底前開工建設。
據了解,生物質主要是指農林業生產過程中秸稈、樹木等物質,具有可再生性、低污染性、廣泛分布性的特點。生物質發電是利用生物質所具有的生物質能進行的發電,是可再生能源發電的一種,包括農林廢棄物直接燃燒發電等方式。
生物質發電是世界上僅次于風力發電的可再生能源發電技術。據初步估算,在我國,僅農作物秸稈技術可開發量就有6億噸,其中除部分用于農村炊事取暖等生活用能、滿足養殖業、秸稈還田和造紙需要之外,我國每年廢棄的農作物秸稈約有1億噸,折合標準煤5000萬噸。
據悉,利用秸稈焚燒發電不僅能有效解決秸稈焚燒造成的環境污染,促進大氣污染防治,增加農民收入,還可以進一步滿足滁州市電力能源多樣化的需求。
(來源:皖東晨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