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网站免费的观看|twitter冯珊珊公园任务视频|男女肉|天天射天天操天天干|黄色免费在线视频

黨建

重溫黨建歷史,關注黨建動態,傳播黨建理論。

中國共產黨史上的主要會議和意義

更新時間: 2012-03-26 瀏覽次數: 2986

 
    一、黨的全國代表大會

    《中國共產黨章程》(以下簡稱黨章)規定:“中國共產黨的最高領導機關是黨的全國代表大會和它所產生的中央委員會。”其職權是:聽取和審查中央委員會和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的報告,討論并決定黨的重大問題,修改黨的章程,選舉中央委員會和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中國共產黨自1921年成立至今,總共召開過17次全國代表大會。

 

    1、中共一大(1921年7月):

    ①內容:確立黨的奮斗目標是用無產階級軍隊推翻資產階級政權,實現共產主義。中心任務是組織工人階級,領導工人運動 ②意義:使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給災難深重的中國人民帶來了光明和希望,之后出現了第一次工人運動高潮。

 

    2、中共二大(1922年7月):

    ①內容:制定了黨的民主革命綱領:打倒軍閥,推翻國際帝國主義的壓迫,統一中國為真正的民主共和國。

    ②意義:第一次提出反帝反封的民主革命綱領,為中國革命指明了方向。

 

    3.中共三大(1923年)

    ①內容:決定國共合作,共產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改組國民黨。

    ②結果:與國民黨進行了合作,國民大革命興起,基本上推翻了北洋軍閥的統治。但由于中共放棄領導權及國民黨右派叛變革命而失敗。

 

    4、中共四大(1925年1月)

    ①內容:大會的中心議題是:如何加強黨對日益高漲的革命運動的領導,以及在宣傳工作、組織工作和群眾工作方面如何準備迎接大革命的高潮。中共四大的主要中心議題是:討論工人階級如何參加民族革命運動以及黨如何領導即將到來的功能運動高漲的問題。大會指出了無產階級領導權和工農聯盟的重要性。

    ②意義:正確分析了中國社會各個階段的革命態度問題,提出了無產階級在民主革命中的領導權問題;大會還指出了農民是中國革命的主要力量,提出了無產階級與農民建立鞏固工農聯盟的重要思想;大會還制定了有計劃地開展工農運動的方針。

 

    5、中共五大(1927年4月27日到5月9日)

    大會的主要任務是接受共產國際執委會第七次擴大會議關于中國問題的決議案,糾正陳獨秀的機會主義錯誤,并決定黨的重大方針政策。毛澤東批判了陳獨秀在對待農民問題上的錯誤,主張把農民組織起來,武裝起來,迅速加強農民的斗爭。

 

    6、中共六大(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

    在共產國際的幫助下,中國共產黨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在莫斯科召開。中共六大主要討論了:中國社會的性質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現階段中國革命的性質是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目前的政治形勢正處于兩個革命高潮之間;黨的總任務不是進攻,而是爭取群眾、準備暴動。會議還制定了中國革命現階段的十大政綱;規定了黨的建設、工人運動、農民運動、紅軍和根據地建設的各項政策;批判了“左”右傾機會主義錯誤,特別是盲動主義的錯誤。

    六大也存在著不足:中共六大制定的路線基本是正確的,對后來中國革命的發展起了積極的作用。但這次會議也存在著缺點,即對中間階級的作用、反動勢力內部的矛盾缺乏正確的估計和政策,特別是對中國革命的長期性和農村革命根據地的重要意義認識不足,仍舊把城市工作放在全黨工作的中心,這對中國革命的發展起了消極的影響。

    7、中共七大(1945年春)

    ①內容:毛澤東作《論聯合政府》的報告,指出當前形勢下黨的任務是:放手發動群眾,壯大人民力量,領導人民打敗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國人民,建立一個獨立、自由、民主、統一、富強的新民主主義國家。確立毛澤東思想為我黨的指導思想

    ②意義:為爭取抗日的最后勝利和新民主主義革命在全國的勝利作了重要準備

    8、中共八大(1956年秋)

    ①內容:a、正確分析了國內形勢和主要矛盾的變化,指出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建立后國內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建立先進工業國的要求同落后的農業國現實之間的矛盾。b、確定當前的主要任務是集中力量盡快把我國從落后的農業國變為先進的工業國。c、確定今后的總任務為建設一個偉大的社會主義中國而奮斗。d、確定經濟建設方針是既反冒進又反保守,在綜合平衡中穩步前進。

    ②意義:八大的路線是正確的,提出的方針和設想富有創造性,是對我國對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的一次成功的探索。

    9、十二大(1982年)

    內容: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為整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指導思想

    10、十三大(1987年)

    內容:a闡明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b提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分三步走的戰略部署。

    11、十四大(1992年)

    ①內容:a提出90年代改革和建設的主要任務: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加快改革開放,集中精力把經濟建設搞上去;b提出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②意義:為我國規劃了本世紀前進航程,確立了邁向21世紀的行動綱領,大會形成了以江澤民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領導集體。

    12、十五大(1997年)

    內容:a把鄧小平理論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并寫入黨章;b提出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綱領;c對我國經濟、政治、文化領域改革和發展作出跨世紀的戰略部署。

    13、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2002年11月8日至14日)

    ①內容: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全面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繼往開來,與時俱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為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而奮斗。江澤民代表第十五屆中央委員會向大會作了題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的報告。

    ②意義:我們黨新世紀乘勝前進,規劃制定新世紀中國發展重大戰略的會議,也是與時俱進,為指導思想增添理論新成果的代表大會。并實現了我們黨承前啟后,完成整體性新老交替的任務。

    14、中共十七大(2007年10月15日—21日)

    胡錦濤代表中國共產黨十六屆中央委員會作了《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斗》的報告,通過了《中國共產黨章程(修正案)》,選舉產生了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大會主題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繼續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斗。

    二、中央委員會全體會議 根據黨章規定:黨的中央委員會由黨的全國代表大會選舉產生,由中央委員會和候補中央委員組成。

    中央委員會全體會議由中央政治局召集,每年至少舉行一次,即“第X屆中央委員會第X次全體會議”,簡稱“X屆X中全會”。在黨的全國代表大會期間,中央委員會執行全國代表大會的決議,領導黨的全部工作,對外代表中國共產黨。

    1、中共七屆二中全會(1949年春)

    ①背景:人民解放戰爭取得戰略決戰的勝利,全國即將解放.

    ②內容:a黨今后的工作重心由鄉村轉移到城市,以恢復和發展生產為一切工作的中心。b提出促進革命取得全國勝利的方針。c規定了革命勝利后黨的基本政策和總任務:由農業國轉變為工業國,由新民主主義革命轉變為社會主義革命。d告誡全黨要警惕資產階級“糖衣炮彈”的襲擊。

    ③意義:解決了中國由新民主主義革命向社會主義革命轉變的問題。

    2、十一屆三中全會(1978年12月)

    ①內容:a確定了解放思想、開動腦筋、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指導方針;b果斷停止使用“以階級斗爭為綱”的錯誤口號,作出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c決定撥亂反正,審查和解決黨內一批重大冤假錯案,以及一些重要領導人的功過是非問題。

    ②意義:是建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它完成了黨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的撥亂反正,是改革開放的開端,從此,中國歷史進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新時期黨的基本路線的思想是在這次會上開始形成的。

    三、中央政治局會議及擴大會議

    中央政治局由中央委員會中選舉若干中央政治局委員和候補委員組成。黨章規定:“中央政治局和它的常務委員會在中央委員會全體會議閉會期間,行使中央委員會的職權。”另外,有時候也根據實際工作的需要,召開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或者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擴大會議。

    1、遵義會議(1935年1月)

    ①內容:a糾正了博古等人在軍事上和組織上的“左傾”錯誤,取消其軍事最高指揮權。b肯定了毛澤東的正確軍事主張,選舉毛澤東為中央政治局常委。

    ②意義:在事實上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新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是中國共產黨從幼稚走向成熟的標志,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成為黨的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2、瓦窯堡會議(1935年底)

    ①內容:確立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方針。

    ②影響:促進了全國抗日救亡運動的發展,奠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基礎,推動了全民族的抗戰。

    3、洛川會議(1937年秋):

    ①內容:制定了全面抗戰路線

    ②影響:八路軍、新四軍挺進敵后,廣泛開展獨立自主的游擊戰,建立抗日根據地,把敵人的后方變為抗日的前線。

    四、黨的中央工作會議 根據實際工作的需要,由黨中央負責召集的中央委員會成員、中央各部門、地方領導人參加的黨中央工作會議,不定期召開

    1、七千人大會(1962年1月11日至2月7日)

    ①內容:中共中央在北京召開擴大的中央工作會議。參加會議的有縣委以上的各級黨委主要負責人7000人,因此這次大會又稱“七千人大會”。大會主要解決了三方面的問題:初步總結了大躍進以來黨在經濟工作中的經驗教訓;發揚了黨內民主,開展了批評和自我批評,強調了要恢復實事求是、群眾路線的優良作風;動員全黨貫徹“八字方針”,切實抓好國民經濟的調整工作。

    ②意義:它對統一全黨認識,糾正經濟工作中的“左”傾錯誤,克服經濟困難起了積極的作用。

    五、中央緊急會議 因工作需要,中共在情況十分緊急下召開的會議,出席會議的中央委員和中央政治局委員都不到規定的半數,因而稱為中央緊急會議

    八七會議(1927年8月)。

    ①內容:糾正了陳獨秀右傾機會主義錯誤,確定了開展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總方針,決定秋收時發動武裝起義,毛澤東提出“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思想

    ②意義:給正處在思想混亂和組織渙散的中共產黨指明了新的出路,為挽救黨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貢獻。

    六、黨的專門工作會議 由黨中央或者某一部門負責召集的由中央主要領導人、中央有關部門以及地方領導人參加的,定期或不定期會議

    1947年7月17日至9月13日,中共中央工委在河北省建屏縣(今平山縣)西柏坡村召開黨的全國土地會議,通過了《中國土地法大綱》,10月10日,由中共中央公布實行。

    此外,現在每年都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等也屬于這一類型的會議。

相關文章

新聞內容頁相關文章下方廣告
二級頁面底部通欄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