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网站免费的观看|twitter冯珊珊公园任务视频|男女肉|天天射天天操天天干|黄色免费在线视频

黨建

重溫黨建歷史,關注黨建動態,傳播黨建理論。

中國共產黨的創建及其歷史特點

更新時間: 2012-02-10 瀏覽次數: 2631

中國電纜網為您帶來的一則最新資訊

        中國共產黨自1921年創始以來,已經走過了將近90年的光榮奮斗道路。
        中國共產黨在1921年的成立,不是偶然的。她是近代中國革命發展的客觀要求。近代中國的歷史表明:“既要革命,就要有一個革命黨。沒有一個革命的黨,沒有一個按照馬克思列寧主義的革命理論和革命風格建立起來的革命黨,就不可能領導工人階級和廣大人民群眾戰勝帝國主義及其走狗。”中國共產黨作為工人階級的政黨,是馬克思列寧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產物。她在1921年的成立,是由于當時的中國已經具備了建立工人階級政黨的歷史條件。
        首先,工人階級的成長、壯大,為建黨奠定了階級基礎。
        中國共產黨是工人階級的政黨,她的產生應當以中國工人階級的成長和中國工人運動的發展為前提,這是不言自明的。
        《共產黨宣言》在1848年發表以來,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工人階級政黨在歐美許多資本主義國家先后成立。但是,在半殖民地的中國,由于資本主義極不發展,工人階級力量過于微弱,建立共產黨的階級基礎并不具備。到了五四時期,情況就不同了。在1914至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由于西方主要的帝國主義國家忙于在歐洲戰場上廝殺,暫時放松了對中國的經濟侵略,中國的民族資本主義經濟得到了比較迅速的發展,工人階級的力量也隨之進一步成長起來。在1919年五四運動前夕,據有的專家估算,近代產業工人已經達到260萬人。在五四運動中,工人階級開始作為一支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成為推動這場斗爭勝利發展的主力軍。這說明,到20世紀20年代初期,成立工人階級政黨的階級基礎,已經基本上具備了。
        其次,十月革命以后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傳播,為建黨提供了思想條件。
工人階級的成長和工人運動的發展,還只是使建立工人階級政黨具備了必要條件,而不是具備了充分條件。工人階級有各種組織,如工會、合作社、婦女團體等,這類組織有許多在黨成立之前就已經有了。黨與這些工人群眾組織的區別在于:它是工人階級的先進的覺悟的階層,是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它應當通曉社會發展和革命發展的規律,了解工人運動和人民斗爭的條件、進程和結果,據此制定出正確的綱領、路線和策略,領導本階級和人民群眾去進行改造舊世界、建設新世界的勝利的戰斗。而要能夠做到這一點,關鍵在于這個黨必須以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作為指導思想。
科學社會主義是工人階級的理論體系,但它不可能從自發的工人運動中產生出來。只有在把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運用到工人運動中去,并使兩者結合起來的時候,工人階級中才有可能產生出理解了舊社會制度的本質、理解了社會階級的剝削關系、理解了本階級歷史使命的先進分子;在這樣的條件下,才有可能創建作為工人階級先鋒隊的黨。所以,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是建立共產黨所不可缺少的思想條件。
        在一個相當長的時間里,中國的先進分子曾經努力向西方學習,企圖仿照歐美的榜樣,在中國建立一個資產階級的共和國。但是,由于這種努力在實踐中不斷碰壁,他們中的一些人開始對資本主義的建國方案持某種程度的懷疑和保留的態度了。
        1917年俄國爆發的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對推動中國的先進分子把自己的目光從西方轉向東方、從資產階級民主主義轉向社會主義,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十月革命昭示人們,資本主義制度并不是永恒的,無產階級和其他勞動群眾一旦覺醒起來、組織起來,完全可以依靠自身的力量創造出維護絕大多數人利益的嶄新的社會制度。同時,十月革命由于發生在其國情與中國相同(封建壓迫嚴重)或近似(經濟文化落后)的俄國,而對中國的先進分子具有特殊的吸引力。他們感到,既然學習西方的努力已經遭到失敗,而中國的國情又“皆與俄國相近”,中國為什么不應當轉而向俄國學習呢?他們感到,中國人“須有(與俄國)同類的精神,即使用革命的社會主義”。十月革命確實使陷于彷徨和苦悶之中的中國先進分子看到了民族解放的新希望。
這樣,在十月革命以后、五四運動前后的中國思想界,就產生了一批贊成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初步具有共產主義思想的知識分子。社會主義開始在中國形成為一股有相當影響的思想潮流。他們中的一些人,經過對各種社會主義思潮的比較、推求,開始在馬克思主義的旗幟下集合起來。
在中國大地上率先舉起馬克思主義旗幟的,是李大釗。他是從愛國的立場出發,從民主主義者轉變為共產主義者的。中國早期信仰馬克思主義的人物,主要有3種類型:首先,是五四以前的新文化運動的精神領袖。其代表除李大釗以外,就是陳獨秀。其次,是五四愛國運動的左翼骨干。其代表為毛澤東、蔡和森、周恩來等。再次,是一部分原中國同盟會會員、辛亥革命時期的活動家。其代表為董必武、林伯渠、吳玉章等。其中李大釗、陳獨秀屬于先驅者和擎旗人,毛澤東等五四運動的左翼骨干則是其主體部分。
        適應中國社會發展和革命發展的需要,早期馬克思主義者在中國掀起了一場研究、傳播馬克思主義的思想運動。這個運動一開始就具有自己的特點:重視對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的學習,明確地同第二國際的社會民主主義劃清界限;注意從中國的實際出發,學習、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理論;開始提出知識分子應當同勞動群眾相結合的思想。隨著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五四以后的新文化運動就發展到了一個新階段。如果說,五四以前的新文化運動主要是資產階級民主主義的新文化反對封建主義的舊文化的斗爭,那么,在五四以后的新文化運動中,馬克思主義就開始逐步地在思想文化領域中發揮了指導作用。這樣,建立工人階級政黨的思想條件也逐步在中國具備了。
        再次,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在思想上和干部上為黨的成立作了準備。
        1919年5月爆發的五四運動,是中國近代史上的一個劃時代的事件。五四運動開始時,英勇地出現在斗爭前面的是學生群眾。在學生的愛國行動受到北洋政府嚴厲鎮壓的時候,中國工人階級開始以獨立的姿態登上歷史舞臺。從6月5日起,上海六七萬工人為聲援學生先后自動舉行罷工。工人罷工推動了商人罷市、學生罷課。反帝愛國運動迅速擴展到20多個省區、100多個城市。運動突破知識分子的狹小范圍,成為有工人階級、小資產階級和資產階級參加的全國范圍的革命運動了。斗爭的主力由學生轉向了工人,運動的中心由北京轉到了上海。
        在五四運動中,工人階級顯示了偉大的力量,在斗爭中發揮了決定性的作用。這個事實,給予先進的知識分子以真切的教育。上海學生聯合會在告同胞書中說:“學生罷課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對待日益嚴厲”,“工界罷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陸去”。正如鄧中夏所說:“‘五四’運動中有一部分學生領袖,就是從這里出發‘往民間去’,跑到工人中去辦工人學校,去辦工會”。那些接觸了社會主義思潮、初步掌握了馬克思主義的知識分子脫下學生裝,穿上粗布衣,開始到工人中去進行宣傳工作和組織工作。他們發揮了某種先鋒和橋梁的作用。而先進知識分子與工人群眾相結合的過程,也就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初步確立了共產主義信念的知識分子,其思想感情進一步轉變到工人階級方面來;同時,一部分工人由于受到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教育而提高了階級覺悟。他們真正成了工人階級的先進分子。這樣,五四運動就“在思想上和干部上準備了一九二一年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在馬克思列寧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基礎上,建立工人階級政黨的任務被提上了日程。中國工人階級政黨最早的組織,是在中國工人階級最密集的中心城市上海建立的。時間約在1920年8月,參加者有陳獨秀、李漢俊、李達等。首次會議決定,推陳獨秀為書記,并函約各地社會主義分子組織支部。11月,創辦《共產黨》(月刊)。這標志著共產黨和共產主義的旗幟在中國大地上樹立起來了。1920年10月,李大釗、張國燾等在北京成立共產黨北京支部,李大釗任書記。從1920年秋至1921年春,董必武、陳潭秋、包惠僧等在武漢,毛澤東、何叔衡等在長沙,王盡美、鄧恩銘等在濟南,譚平山、譚植棠等在廣州,都成立了共產黨的早期組織。在日本、法國留學的中國先進分子,也成立了這樣的組織。在建黨過程中,陳獨秀起著重要的作用。他在上海創建的共產黨早期組織,實際上是中國共產黨的發起組,是各地共產主義者進行建黨活動的聯絡中心。
        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于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號舉行。其間由于會場受到暗探注意和法租界巡捕房搜查,最后一天的會議改在嘉興南湖的游船上舉行。參加大會的有12名代表,他們來自7個地方,代表著50多名黨員。大會確定黨的名稱為中國共產黨。黨的綱領是:以無產階級革命軍隊推翻資產階級,采用無產階級專政以達到階級斗爭的目的——消滅階級,廢除資本私有制,以及聯合第三國際等。大會在討論實際工作計劃時,決定首先集中精力組織工人。鑒于當時的黨“幾乎完全由知識分子組成”,大會決定“要特別注意組織工人,以共產主義精神教育他們”。大會選舉產生了由陳獨秀、張國燾、李達組成的黨的領導機構—中央局,以陳獨秀為書記。這樣,黨的一大就正式宣告了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中國共產黨是在特定的社會歷史條件下成立的,她的成立具有重要的歷史特點。一方面,她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國的工人運動的基礎上產生的。中國工人階級身受帝國主義者、本國資產階級和封建勢力的三重壓迫,具有堅強的革命性。在這個階級中,不存在歐洲那種工人貴族階層,沒有社會改良主義的基礎。而且在半殖民地的中國,工人階級根本不可能進行和平的議會斗爭,他們很少可能對資產階級民主制度抱有期望。盡管他們的人數不是很多,但具有很強的戰斗力。另一方面,她成立于俄國十月革命取得勝利,第二國際社會民主主義、修正主義遭到破產之后。她所接受的,是沒有被修正主義閹割的馬克思主義的完整的科學世界觀和社會革命論,是在帝國主義和無產階級革命時代發展了的馬克思主義即列寧主義,是在斗爭中同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社會主義劃清了界限的科學社會主義。正因為如此,中國共產黨一開始就是一個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為基礎的黨,是一個區別于第二國際舊式社會改良黨的新型工人階級革命政黨。
        毛澤東說過:“中國產生了共產黨,這是開天辟地的大事變。”她給災難深重的中國人民帶來了光明和希望。中國人民從來就具有勤勞勇敢、富于斗爭傳統。他們的斗爭之所以屢遭挫折和失敗,其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由于沒有一個先進的堅強的政黨作為凝聚自己力量的領導核心。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這種局面就能夠從根本上得到改變了。
        中國共產黨成立時,只有幾十個成員;28年以后,她就成為領導著偉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執政黨了。如今,她正領導著13億中國人民滿懷信心地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闊步前進。歷史證明,中國共產黨作為代表工人階級和人民群眾根本利益、代表社會前進方向的新生力量是不可戰勝的。
1956年2月,董必武在參觀上海中共一大會址時題寫了8個字:“作始也簡,將畢也巨”。他借用《莊子》內篇《人間世》中的這句話(原文為:“其作始也簡,其將畢也必巨”)告訴人們:當年在這里誕生的這個幼小的黨,擔負著崇高而艱巨的歷史使命,她有著偉大而光明的未來。


中國電纜網為您呈現,更多電線電纜行業資訊

相關文章

新聞內容頁相關文章下方廣告
二級頁面底部通欄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