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网站免费的观看|twitter冯珊珊公园任务视频|男女肉|天天射天天操天天干|黄色免费在线视频

黨建

重溫黨建歷史,關注黨建動態,傳播黨建理論。

循循善誘講道德 春風化雨構和諧

更新時間: 2012-01-05 瀏覽次數: 2771

中國電纜網為您帶來的一則最新資訊

  江安縣位于川南宜賓市與瀘州兩市結合部,是四川歷史文化名城。全縣面積911.73平方公里,轄18個鄉鎮、26個城鄉社區,其中城市社區7個,農村社區19個。近年來,江安縣緊緊圍繞加快“打造沿江經濟特色區,建設四川工業先進縣”的奮斗目標,按照“高舉旗幟、構建和諧、服務社會、造福人民、道德導向”的總要求,深入貫徹《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以城鄉社區公民道德講堂和道德評議為載體,著力加強社會管理、建設和諧社區,為促進江安經濟社會建設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思想保證。2009年,江安“道德評議會”入選中宣部《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案例選編》。

  “思想交流”聚民心

  “思想道德交流站”是公民道德講堂的重要載體。從2010年下半年起,全縣城鄉基層村、社區陸續創辦“思想道德交流站”,為城鄉基層群眾釋疑解惑。思想道德交流站與鄉村、社區服務站合二為一,每天開放,把解決實際生活問題和思想道德問題結合起來,由村、社區兩委干部和部分黨員骨干輪流值班接待群眾,思想道德交流站成為群眾來訪接待站、農(居)民談心站、心理疏導站、法律咨詢站、政策宣傳站和社區求助中心,實現了群眾難事有人幫、心事有地訴、疑惑有人解、矛盾有人調,實現了基層公民道德建設從面上宣傳到點點對接,思想政治工作更加深入人心。

  “道德講評”解民意

  為加強社區群眾道德建設,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引導基層廣大群眾積極投身道德實踐活動,不斷提升社區居民的道德修養、社會文明程度和文明城市建設水平,在之前每半年舉辦一次文明公民培訓活動的基礎上,從2011年2月起,全縣城區和18個鄉鎮開設了每月一次開講的“公民道德講堂”。該講堂以社區居民為對象,以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和個人品德等“四德”建設為重點,以誠實守信、遵章守紀、助人為樂、孝老愛親、文明衛生等為內容,強化宣傳教育,通過身邊人講身邊事、身邊事教身邊人,廣泛營造了團結友愛、扶貧濟困、融洽和諧的良好社會風尚。

  (一)農村社區“公民道德講堂”突出“評”和“議”。一是對村級財務收支情況、黨務公開工作以及社區干部的工作開展情況進行監督和評議,及時將群眾的意見和要求向社區兩委轉達,做好社區有關工作的宣傳、解釋。二是對鄰里矛盾、家庭糾紛、破壞環境、損人利己、喜新厭舊、打牌賭博、生活陋習、封建迷信等開展評議,倡導社會公德、家庭道德、個人品德。三是圍繞“十好文明家庭”創評等精神文明創建工作展開評議,在部分家庭試點進行“十好文明家庭”創評活動,評出“學習好、規劃好、法紀好、誠信好、經營好、和睦好、環境好、公益好、新風好、安全好”的農戶。

  (二)城鎮社區“公民道德講堂”突出“講”和“行”。一是成立一支宣講隊伍,以“自身素養強、道德素質高、文化修養好”為標準,各社區都成立了一支由5-8人組成的道德宣講隊,使居民群眾成為“公民道德講堂”的主人。二是建立一個宣講專欄,收集并篩選各行各業各類講座,將優秀的講座納入道德宣講專欄內容,使大講堂生機盎然。三是開辟一個公民道德論壇,引導社區居民積極參與社區事務管理,并對社區內居民關注的熱點、焦點問題發表自己的觀點、意見,促進社區風正氣順。四是開展一次主題實踐活動,組織社區志愿者開展幫扶老、弱、病、殘等活動,讓弱勢群體真正感受鄰里親情、社會溫暖,使“講道德、做好人”蔚然成風。五是開辦一個“公民道德講堂”,通過舉辦道德專題講座,統一使用“公民道德講堂”標識,邀請學者、黨政領導、道德先進人物,與社區居民交流、研討,使群眾在參與中認知、感悟、接受、提高。六是選樹一批道德模范,組織開展了“我推薦我評議身邊好人”活動,通過評議會、點評會等形式,實行群眾評、評群眾,群眾學、學群眾,選樹一批可見可親、可信可學的身邊好人和道德模范,形成“撥亮一盞燈,照亮一大片”的良好效應。

  “五個融入”暖民情

  針對社區公民道德建設工作對象的廣泛性,江安縣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努力做到“五個融入”,將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到群眾參與社區生活的全過程,實現公民道德建設意識化、常態化和規范化。

  (一)融入社區黨建工作大局。為發揮基層黨員在公民道德講堂中重要作用,設立了社區文明宣傳、青少年教育、義務普法、環境治理、義務巡邏等黨員自愿服務崗位,大部分黨員都紛紛認領了服務崗。今年來先后舉辦了《城鄉舊影新貌》、《法律法規宣傳展》、《社會主義榮辱觀漫畫展》、《環保圖片展》等文明宣傳展覽,在城區和各鄉鎮巡回展覽,觀看群眾數10萬人次,收到了良好的宣傳效果。

  (二)融入文明創建主題活動。先后開展“倡導文明新風,爭當文明市民”活動,開展“平安樓院”、“文明家庭”、“道德模范”、“文明新農民”、“優秀社區居民”、“十佳文明公民”等創建活動以及弘揚江安精神和踐行“八榮八恥”的宣傳教育活動等等,各項活動蓬勃開展,道德建設效果顯著,基層群眾互通、互幫、互學的文明新事不斷涌現。

  (三)融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全縣各社區與轄區中小學校聯手,開展學校、社區、家庭三者互動,建立“三結合”未成年人思想道德講堂教育網絡,通過建立社區公民學校以及家長學校,開展“大手拉小手,共建文明社區”、“我與社區共成長”、“爭做文明小公民”、“關愛留守兒童”等主題活動。并邀請社區老黨員、干部、居民小組長監督網吧,消除鄉村網吧管理盲區,遏制網吧接觸未成年人上網,積極倡導青少年“遠離毒品、珍愛生命”、“遠離網吧、健康上網”行動,為社區未成年人成長營造了健康文明向上的良好氛圍。 

  (四)融入社區各項文化活動。通過一系列基層文化活動的開展,營造出公民道德建設的良好氛圍。如舉辦先進性教育、科學發展觀學習征文比賽,歌詠會、創先爭優知識競賽,開展“舉旗帶隊伍、迎檢作奉獻”、“頌歌獻給黨、紅歌進萬家”、“城鄉互動、共建和諧”、“一個黨員一面旗”、“慶改革、促發展、構和諧”等主題活動。通過基層各種創意的文化活動,在群眾中產生了較大影響,形成了公民道德建設的互動效應。

  (五)融入普通居民日常服務。基層公民道德建設工作需要宣傳、教育、培訓、走訪談心,更需要從居民最關心的事情抓起,把教育居民與服務居民結合起來,通過惠民工程、聚心工程,千方百計為居民經濟上解困、生活上解難,通過“進百家門、知百家情、暖百家心、解百家難”活動,關心群眾疾苦,為群眾排憂解難。逐戶專項調查社區居民情況,對經濟、醫療、住房需要幫扶的群眾進行分類登記,幫助這些困難居民解決實事。建立黨員扶貧助困基金會,基金由黨員和熱心群眾捐助,并選派德高望重的黨員負責管理基金,在春節、端午、中秋、重陽等佳節開展“真情關懷送溫暖”、“助老行動”、“關注留守少年”等助困關愛活動,營造了“社區溫暖是我家”的濃厚氛圍。


中國電纜網為您呈現,更多電線電纜行業資訊

相關文章

新聞內容頁相關文章下方廣告
二級頁面底部通欄廣告